新闻

公司活动

如何带来更多新突破?| 2020药明康德全球论坛图文速递

2020/01/15

过去十年,生物医药行业为全球病患的生活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癌症免疫疗法、细胞疗法、基因疗法、RNAi疗法……一系列新范式的问世,正在改变了许多疾病的治疗格局。在新的十年里,生物医药行业将以怎样的面貌拉开序幕,又将如何继续为全球病患带来突破?今日,群星璀璨的2020药明康德全球论坛于旧金山隆重举办,来自全球的3000多位业内资深人士注册参会。在八场专题讨论和深度对话中,三十余位医药行业的全球领袖用他们的智慧与洞见,向我们指明了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药明康德全球论坛现场火爆,座无虚席


欢迎


2020年是药明康德全球论坛举办的第8年,主题是“Advancing Breakthroughs for Patients”。药明康德全球论坛主席,药明康德副总裁蔡辉博士欢迎来自全球的3000多位注册嘉宾,并感谢所有支持全球论坛的合作伙伴。



▲药明康德全球论坛主席、药明康德副总裁蔡辉博士感谢所有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


开幕致辞



▲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董事长李革博士充满情感的开幕致辞—“为全球病患做对的事“—让在座来宾无不为之动容


一、创新的当下


为了更好地造福全球病患,我们期待更多创新。在PureTech Health首席创新官Eric Elenko博士的主持下,药明康德联席首席执行官胡正国先生与来自GV(原谷歌风投)、Sofinnova Partners、以及Sanford Burnham Prebys医学研究所的多名全球领袖在论坛的首个专题讨论里探讨了创新的当下,并分享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机遇。



PureTech Health公司首席创新官Eric Elenko博士表示:本场专题讨论的主题是患者。他们才是驱动创新,驱动我们每一个人的最大动力。


胡正国先生表示:“过去5年里,多种创新的治疗模式不断涌现,例如RNAi疗法、基因疗法和细胞疗法等等。这些创新的治疗模式是数十年科学研究结出的硕果。我相信在今后10年里,它们将迅速发展。”


Sanford Burnham Prebys医学研究所所长Kristiina Vuori博士对在体内改造T细胞的研究感到非常兴奋,她说:“目前的CAR-T疗法虽然疗效显著,但是需要从患者体内获取细胞,在体外进行基因工程改造,耗时耗力。如果我们能够在体内对细胞进行重编程,将它们变成有效的疗法(这将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我认为学术机构能够在这方面做贡献。”


GV(原谷歌风投)生命科学投资团队共同负责人David Schenkein博士对学术机构在新药开发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学术机构可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药物开发模式。去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在没有业界参与的情况下,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为一名罕见神经疾病的患者开发出了个体化反义寡核苷酸疗法。我相信未来学术机构还将在为患者开发个体化的定制疗法中起到重要作用。这对患者来说绝对是个福音。“


Sofinnova Partners管理合伙人Antoine Papiernik先生表示,欧洲在新治疗模式方面的创新非常可观,他说:“很多人都不知道意大利开发了欧洲第一款体外基因疗法。”他认为随着创新治疗模式的出现,中枢系统疾病正在成为一个值得投资的领域。


随后,药明康德全球首席医学官兼WuXi Oncology负责人Fred Hausheer博士与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新任主席Howard “Skip” Burris博士就癌症治疗领域的发展做了总结与展望。过去10年,诸多创新进展让癌症变得不再可怕。新的10年里,更多创新范式即将涌现。



Fred Hausheer博士指出,以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例,很久以来,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5%,但是得益于创新疗法的发展,如今这些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升到了20-25%左右。这是非常令人兴奋的消息。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将他们的生存率提高到100%?


Howard “Skip” Burris博士表示:三个限制性因素让50%可以参加临床试验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排除在外。而在真实世界里,肿瘤医生们都不会考虑这些因素。如果我们简单地去除掉这三个限制,就能让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数从50%上升到95%以上。


二、聚光灯下的细胞与基因疗法


很多人相信,细胞与基因疗法将在新的10年迎来腾飞。聚光灯下,这两大领域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面貌?在细胞疗法方面,BioCentury共同创始人兼董事长Karen Bernstein博士与Lyell Immunopharm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Richard Klausner博士和MD安德森癌症中心肿瘤医学部负责人Patrick Hwu博士分享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我们对细胞疗法的理解不断加深,周期长、制造难、成本高等一系列瓶颈也将被攻克。



Klausner博士认为,T细胞疗法的核心关键是T细胞的分化过程。随着对T细胞分化过程的不断深入理解,我们能够开发出具有干细胞特征的细胞疗法。这将是解决细胞疗法的持久性,用细胞疗法攻克实体瘤的关键。


Patrick Hwu博士介绍了由MD安德森癌症中心开发,在去年ASH年会上闪亮登场的一款创新疗法。这款疗法使用脐带血中获得的干细胞,分化并通过基因工程生成CAR-天然杀伤细胞(CAR-NK),在临床试验中已经取得可喜的效果。


Karen Bernstein博士表示,与Klausner和Hwu博士的交谈让她获益良多,其中她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个观点是,如果认为CAR-T细胞疗法是一个治疗过程(procedure)而不是一个仍然需要不断努力改进的创新疗法,那将失去推动创新的动力。


在基因疗法方面,全球基因疗法先驱James Wilson博士与Frazier Healthcare Partners的山田忠孝博士,以及Endpoints News共同创始人John Carroll先生的对话中,我们一道回顾历史的教训与经验,探讨当下的突破性前沿,畅谈未来的机遇和方向。



Wilson博士表示,回顾基因疗法的发展历史,其关键挑战之一是安全性,最初的腺病毒虽然递送基因的效率很高,但是会产生限制剂量的毒副作用。因此,目前的基因疗法基于毒副作用很低的腺相关病毒(AAV),然而,AAV递送转基因的效率并不高。为了提高基因疗法的疗效而增加病毒剂量,让安全性的问题又显现出来。


山田忠孝博士表示,基因疗法将对临床试验的模式提出挑战。因为治疗罕见病患者的基因疗法很难使用包含传统安慰剂对照组的临床试验模式。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构建对照组。他认为对疾病的自然历史研究将变得非常重要。积累足够的自然历史数据作为对照可以展现出疗法的疗效。


John Carroll先生则指出,目前的基因疗法大多治疗罕见病。未来,我们需要回答“如何将基因疗法推广到心血管疾病等大众疾病中去”的问题。


当谈及近期基因疗法领域可能出现的突破时,Wilson博士和山田忠孝博士都同意,基因疗法在肝细胞中尚未成功的关键在于肝细胞会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抑制转基因的表达。如果突破这一限制,可能将AAV载体的剂量降低100倍,将靶向肝脏的基因疗法的毒副作用化为无形。这一突破有望在近两年内发生。


三、向治愈疾病冲刺


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陈智胜博士与基因编辑领域的全球领袖之一刘如谦(David Liu)博士的对话,为药明康德全球论坛的第三个主题拉开了帷幕。在向治愈疾病的目标冲刺的道路上,基因编辑技术能扮演怎样的角色?显然,答案并不局限于罕见病。



刘如谦博士生动地说,如果把CRISPR技术比为切开DNA双链的分子“剪刀”,那么单碱基编辑器就像“橡皮和铅笔”,而最新的Prime编辑器(Prime editor)就如同分子“文字处理软件”。 


从锌指核酸酶,TALEN,到CRISPR,单碱基编辑器、Prime编辑器……不同基因编辑的手段,将各自在治疗患者方面起到怎样的作用?面对陈智胜博士的提问,刘如谦博士相信,每一种基因编辑手段都有不同的长处和弱点,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我们需要所有基因编辑手段,才能尽力治疗尽可能多的患者。


同样是以造福全球病患为目标,药明康德执行副总裁,首席商务官杨青博士在专题讨论中与来自Kintai Therapeutics、Karuna Therapeutics、再鼎医药、以及Century Therapeutics的首席执行官们就创新的速度与幅度进行了深入探讨。无论是“循序渐进”还是“突飞猛进”,我们相信传统的小分子药物和生物药将继续挑战一个又一个未竟难题,新颖的靶点和作用机制也将不断走向成熟。



Kintai Therapeutics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aul-Peter Tak说道:“我们需要对疾病进行重新分类。我们需要越发重视用分子特征来定义疾病,而不是用临床症状来分类,后者的做法是不理性的。”


Karuna Therapeutics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Steve Paul谈及对神经疾病治疗的进展时表示:“我们对大脑的根本性理解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我们了解能够提高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基因。对精神病发作和抑郁症的生理学信号通路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让我们能够以比先前有效得多的方式对疾病进行干预。”


Century Therapeutics公司首席执行官Lalo Flores认为细胞疗法的前景非常广阔:“我们拥有出色的基因编辑工具,能够让我们不再只能在细胞疗法中进行一项修改,而是能够进行两三项,甚至十项修改。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无限制地为这些细胞赋予新的功能。”


再鼎医药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杜莹(Samantha Du) 介绍道:“目前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在研疗法能够表现出治疗广大乙肝患者的活性。对患者来说,这将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大于丙肝疗法的影响。”


四、预见2030


随着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到来,我们也开始畅想十年后的生物医药行业会是什么模样。强生创新JLABS全球负责人Melinda Richter女士与GRAIL首席执行官Hans Bishop先生的对话,向我们展现了属于液体活检的无限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通过简单的血检,我们或许就能发现癌症的蛛丝马迹,为全球病患带来更及时,更有针对性的诊疗方案。



谈及使用液体活检进行癌症早筛的潜力,Bishop先生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他说,根据模型模拟的结果,开发一款成功的癌症早筛检测,让它能够广泛在美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使用。它所减少的癌症患者死亡人数,相当于目前所有癌症疗法的总和!


Melinda Richter女士说,强生集团的一个愿景是相信能够有一个没有疾病的世界,而这个世界的产生,不只需要治疗疾病的方法,更需要诊断和筛查手段,尽早截击疾病。


而在今年全球论坛的最后一场专题讨论上,多位聚焦未来的专家与我们一起预见2030。真实世界证据,医疗大数据,远程数字医疗……这些新兴技术将在这十年里快速改变行业的面貌,重新定义我们造福全球病患的方式。



Aetion首席执行官Carolyn McGil女士在谈及真实世界证据对医疗健康的影响时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目标。有人希望活得更久,有人希望在活着的时候能够做一些事。这都是我们在考虑真实世界证据的时候,应当考量的内容。它们反映了我们如何过自己的生活。”


Maze Therapeutics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ason Coloma博士说:“对于许多失败的临床试验,无论是因为有效性还是出于安全性,我们其实并没有完全了解它们失败的原因。我们没有真正了解研究的目标,以及应该如何调整目标、时间进度,何时干预,因此我们实际上正在增加这种失败率。“


塔夫茨大学药物开发研究中心主任Kenneth Kaitin教授表示:“并非只有实验室里的工作能带来新的疗法,真实世界的治疗也能指导实验室里的决定。”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先生说:“很多疾病能从声音中得到识别,譬如哮喘,COPD,甚至是心脏病。如果我们能在大型数据库和临床试验里找到这些声音,就有机会预测心脏病发作,或者是心脏病的复发。”


Mayo Clinic Platform总裁John Halamka先生在谈及大数据平台的作用时表示:“当你找到一个潜在药物靶点时,我们能够找到所有论文对它是一个好靶点还是一个坏靶点的分析,并将这些信息与不断更新的患者数据进行整合。”


Lux Capital合伙人Zavain Dar先生谈及提高研发成功率时提出:“如果你的靶点在人类遗传学上得到验证,临床试验的成功概率就会是其他靶点的2倍。”


闭幕致辞


药明康德全球论坛合作伙伴之一,来自英国BioIndustry Association的Steve Bates先生在闭幕致辞中展望未来,祝愿诸多嘉宾为新的十年所做的预言,最终都能成为现实。“感谢药明康德主办的这场盛会。今年2月,期待在上海的药明康德健康产业论坛上继续讨论,”Bates先生说道:“让我们一起携手并进,为这个时代做出真正的改变。”



本届论坛由BayHelix,BioCentury,Biocom,BioWorld,ChinaBio,Children's Tumor Foundation,CLSA,Endpoints News,Fiercebiotech,Informa,MassBio,MBC BioLabs以及UK BioIndustry Association等合作伙伴协助举办。





后退